燃料電池攪動資本市場 新能源盛宴背后的東岳探索
日期:2024-12-27 02:06:25 作者:宏力精密鋼管 閱讀數:384新能源饕餮盛宴來襲,激起余波重重。
燃料電池股的異動、汽車巨頭們的“軍備競賽”以及全球關注的行業熱點……種種跡象顯示:上述盛宴的引領下,這場事關未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新能源產業革命已勢不可擋。
位居魯中腹地的淄博自然被卷其中。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東岳集團憑借著其雄厚的產業基礎支撐及新材料自主研發優勢走在前列:繼氯堿離子膜之后,該企業自主研發的、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燃料電池膜于日前走向公眾視野。
而東岳也由此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家公司掌握該技術的企業。
如今,以東岳為首的企業的探索仍在繼續。業內人士指出: 新能源概念的引領下,在燃料電池行業風暴即將爆發的當前,中國要想在這場風暴中占據主動地位,除企業自身的探索外,仍需國家的政策扶持。
畢竟,以美國、德國、瑞典、丹麥、芬蘭、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為例,目前,它們已經或正在積極部署氫燃料電池基礎設施建設。
被攪動的資本市場
3月21日,春分。東岳國際氟硅材料工業園內,陽光四溢。
東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山東華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如棋子般整齊地排列在園區的主干道兩旁。寬闊筆直的馬路上,除了偶爾駛過的汽車,還有幾個穿著藍色制服的工人和當地的村民一同走過。
不是所有的當地人都知道,這個三月,眼前在他們看來平靜亦如昔日的“東岳集團”正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引發波瀾。
3月10日,一開市,東岳集團突見價量異動,一度升11.9%,高見3.58元,一舉突破本月5日3.35元之阻力,創3個月高位。開市后不到一小時,成交已明顯高于上日全日水平。
統計顯示,2月4日尚為2.62港幣/股的這只股票,3月11日時已飆至3.98港幣/股,漲幅高達51.91%。“一切當然與東岳集團繼氯堿離子膜之后,其自主研發的、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燃料電池膜于日前走向公眾視野存在直接聯系。”海通證券淄博經營部一名人士稱。
事實上,在燃料電池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強烈關注的當前,港股概念個股東岳集團的股價異動并非孤本。
在美股市場,與燃料電池相關股票的早已引爆。以普拉格能源為例,去年年底尚報1.55美元/股的它進入今年以來被快速拉升,截至3月10日已至11.72美元/股,漲幅高達656.13%。
無獨有偶,總部設在溫哥華的燃料電池提供商Ballard Power Systems和國際頂尖燃料電池發電站制造商FuelCell Energy也在美股市場引發波動。其中,去年12月4日時股價尚報1.34美元/股的前者,截至今年3月11日,已升至8.38美元/股,漲幅525.37%。幾乎與此同時,后者股價實現快速上揚,最高飆漲近300%。
燃料電池之風迅速席卷香港資本市場以及國內A股市場。除前述港股概念個股東岳集團外,在國內A股市場,進入今年以來,與燃料電池相關的A股概念個股紛紛走高,華昌化工上演連續5個漲停板;同濟科技漲幅高達96.02%;長城電工股價一路從6.39元/股攀至10.06元/股,漲幅57.43%。
盡管分析人士表示,普拉格等股價飆漲,源于美國政策支持、訂單暴增及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預期;雖然3月11日,知名做空機構香櫞發布看空報告一度重創全球燃料電池板塊,但此后,大資金的關注以及多個與燃料電池有關的個股的回調等事實證明,燃料電池為資本市場投資熱點的趨勢似乎無法扭轉。來自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3月13日的報道稱,3月11日某券商的專題研討會200人的座位座無虛。
“軍備競賽”
燃料電池概念狂漲的熱潮大有此前特斯拉帶領鋰電池大漲的氣勢。
據介紹,特斯拉自2012年6月22日推出特斯拉Model S以來,其股價由33.78美元/股漲至2014年3月12日的241美元/股,累計漲幅高達613%,其股價飆漲引領了國內鋰電池板塊狂漲熱潮,其中金瑞科技進入2014年以來股價最高漲幅逾124%。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具備清潔電池概念的股票,普遍受到大資金的關注,在鋰電池概念股大幅飆升之后,市場資金把目光投到潛力巨大的氫能源概念股。
有此背景,普拉格能源、東岳集團以及同濟科技等股價的飆漲自然不難被理解。
當然,資本市場的異動向來事出有因。
“背后是新能源盛宴引領下,一場事關未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新能源產業革命。”東岳集團一名高管對本報稱。
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在資源日益枯竭和環境備受考驗的當前,相對于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將氫氣通過燃料電池直接轉化為電能為車輛提供動力,且更契合未來環保汽車發展前景的燃料電池汽車已經被眾多汽車制造商視作未來的出路。
在此背景下,一場由汽車巨頭們引發的燃料電池汽車“軍備競賽”就此拉開序幕。
日前,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福特及日產汽車就三強聯手,計劃在5年之內聯合開發價格合理的燃料電池汽車,以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昂貴的生產成本。
而在上述三方聯合協議發出之前,日本豐田與德國寶馬也宣布了合作,這兩家公司公布將于2020年左右推出燃料型汽車的計劃。
此外,去年7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日本本田汽車公司也宣布成立產業聯盟,雙方將在未來通過廣泛的產業合作來削減技術開發成本,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
“巨頭們的選擇顯示,這場與燃料電池相關、事關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革命已經勢不可擋。”東岳集團上述高管稱。
趨勢無法逆轉,行業的關注旋即而來。“業內普遍認為,今明兩年可以被看做是燃料電池車的起始年,而豐田可能會在明年推出商品化的燃料電池車。”對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保持樂觀的東岳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唐軍柯接受本報專訪時稱。
東岳的探索
如今,這場由汽車巨頭們主導的、日趨激烈且不斷蔓延的“軍備競賽”仍在持續。期間,作為給這種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的燃料電池自然引發更大范圍內的關注。日前,曾獲國內新財富電力設備與新能源業第一名的國金證券分析師張帥就認為,燃料電池是能源領域的終極解決方案。
前景已被勾勒,企業躍躍欲試,東岳集團也不例外。去年11月27日,東岳集團與AFCC(奔馳福特)正式簽署車用燃料電池膜合作協議。在確保現有燃料電池膜批量供膜樣品基礎上,合作研制下一代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膜和催化層。
對于上述合作協議的簽署,業內評價是,這意味著東岳與AFCC正式合作,對東岳燃料電池膜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將燃料電池膜打入未來的歐、美市場,加快淄博地區乃至山東省的國際化進程,推動世界清潔新能源燃料電池車產業化進程意義重大。同時,該協議涉及的燃料電池催化層關鍵材料的研究,也為推動我國燃料電池技術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畢竟,燃料電池膜作為燃料電池的關鍵部分,其生產工藝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一份行業統計顯示,目前世界上僅有美、日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生產燃料電池膜。
“我們之所以與AFCC公司簽署這一協議,除看好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前景外,也是與東岳集團具備其產業、研發優勢密不可分。”唐軍柯稱
資料顯示,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擁有中國第一個氟硅材料產業園區的東岳集團,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掌控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尤其是在新型環保制冷劑、氟硅材料、氯堿離子膜等方面更是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化替代。目前,該企業擁有30萬噸制冷劑、5.5萬噸聚四氟乙烯(PTFE)、20萬噸有機硅單體以及10萬平米的離子膜產能。其中,身為全球最大的PTFE生產基地,東岳集團的PTFE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近40%。“有什么樣的米做什么樣的飯。”唐軍柯稱。 就這樣,技術支撐與產業優勢的合力讓東岳集團開始了與燃料電池膜相關研發、生產工藝的探索。
“目前,經過我們上百人研發團隊的探索,歷時5年之久的樣本評測,我們終于在燃料電池膜方面打破了國外對這一技術的壟斷”。唐軍柯稱。
不僅如此,從基礎性原料PTFE到燃料電池膜,東岳集團整套流程相互貫通,東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總工夏俊表示,有此完整的產業鏈支撐,無論是研發技術還是成本控制,有能力生產出燃料電池膜這一高端衍生品的東岳集團走在探索的前列。
亟待政策扶持
探索需要成本的支撐,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這是一個大投入、大產出的產業。”淄博淄博高新區一新能源企業的負責人認為。
上述人士的觀點在東岳集團被佐證。前述東岳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唐軍柯表示,撇開該集團固有產業支持和研發隊伍的辛勤付出不提,單論去年2月決定實施建設的其燃料電池膜試驗車間,截至目前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隨著該車間還在進一步的完善改進。”唐說。
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像東岳集團那樣,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條支撐以及雄厚的資金、研發等資本。“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的一眾行業被業內廣為看好已成共識,但問題是,與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的行業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巨額投入,而我們這樣的中小型企業顯然無法做到。”上述高新區這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稱。
“難做” 不僅僅局限于物力、財力和人力等。更為重要的是,對于這一產業,與歐美等國家相比,國內政策層面支持路徑并不十分明晰。
而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歐美日韓等政府一直對此加大扶持力度。其中,英國政府日前提出,將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其計劃2030年之前英國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到160萬輛,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場占有率達到30%-50%。同樣,2012年5月曾一度稱將不再支持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的奧巴馬政府在去年5月突然“變臉”,除美國能源部成立推進一項由政府、汽車廠商和燃氣公司共同參與的氫基礎設施設置的“H2USA”聯盟外,更在1月7日為普拉格能源直接提供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此外,德國、瑞典、丹麥、芬蘭、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正在積極部署氫燃料電池基礎設施建設。這一切對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我國很值得借鑒。
作為長期奮戰新能源戰線的業內人士,唐希望的是,在燃料電池行業風暴即將爆發的當前,除企業自身的探索外,國家在政策扶持層面進一步加強的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車企、能源企業參與進來,為中國在這場事關未來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的新能源戰役中,爭取主動地位。
而我們相信,這不僅僅是唐軍柯一人的希望……